暴涨得出乎意料
阅读前请点击“关注”,跟我一起做一枚能赚会花的上班族

作者 | 临公子
01
今天聊聊一些日常里的长期主义。
前阵子我在评论区提了一嘴,这两年手里的基金里最惊喜的是新能源,涨幅接近100%了,马上几位读者问我基金代码,说也想跟着暴涨一波。
啊别别别~
其实这不是暴涨,我持有新能源快两年了,以定投方式买入,而且今年下半年看估值走高我已经停止投入,眼下就是佛系持有着。
不着急卖,等真到牛市再出手不迟。
我定投基金近10年了,算下来年化收益率在15%+。不少人问要怎么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收益率呀。
我的答案很简单:稳住别浪。
每月定时买入,少操作,等大家都在讨论股票时你再卖出,收益大概率很不错。
这不是我随口瞎说的。
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数据有份研究报告,提到几个数据:
1、交易越多,亏损越多;
2、账户余额越多的散户投资者亏得越少,余额越少的散户投资者亏得越多;
3、账户市值10万元以下的散户亏损最多,平均亏20.53%;账户市值1000万元以上的散户平均亏损最少,为1.62%。
“交易越多,亏损越多”,简直不要太真实!
我早期热衷中短线炒股,每天折腾得不亦乐乎,一顿操作猛如虎,一看战绩零杠五。
为什么说投资股票十有八九亏损?
因为人的本性追求短期收益,高频操作一不留神就导致被波动撞得鼻青脸肿。反而是那些比较“迟钝”的投资者,长期拿住好的标的,最终尝到了胜利的果实。

再说个特别典型的例子,买房。
人们常说,房子是最好的投资品。我身边买房的朋友,获利大概率完爆买股票的人。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:
房子的交易周期,比股票长得多呀。
彼得·林奇观察过,一套房被持有的平均年限大概是7年。而股票呢,一年估计都能换手几十次。很多人脑子一热就买了,心里一凉又卖了,过几天脑子再一热又买回来了……一拍脑袋做出决定,来来回回最终把自个儿弄成了接盘侠。
如果你认真观察,可能会发现:大到福布斯富豪,小到小老百姓,其实财富增长大多数不是线性增长的,而是起起落落,到了某个界限才有了质的飞跃。
要知道,巴菲特99%的资产,是他50岁以后才赚到的。他一只股票能持有几十年,单凭这点几个人能做到?
财富,会因为一个人的耐心执着而不期而遇,也会因为一个人的急功近利而姗姗来迟。
笑到最后的,往往是长期主义者。

02
不只是投资,其实绝大多数事都需要漫长的过程。
我刚开始写公众号时,认识了一位差不多时间写公众号的朋友。
大概半年吧,我看着她的更新频率从每月8-10篇,降低到3-4篇,最后索性就不更新了,偶尔发张图片。
后来她可能觉得我公众号运营得还不错,就问我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提高阅读量,或者上谁的写作课特别有用,以及是不是可以去买些阅读量让数据好看些。
其实我理解她。
谁不希望快些做出点样子呢?
但真相就是,我几乎所有本职以外的时间,都用于持续输入、码字、学习。作为108线的兼职小号主,我从0开始,到慢慢在自己号上写出阅读量1万+、10万+,成为签约作者,再到被千万级别的大号转载,继而出版了自己的书籍……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的。
这道理吧,想明白不难,真正做起来,挺难的。
它是反人性的嘛。
个人如此,企业同样如此。
厉害的企业,不会把赚钱放在No.1的位置,而是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。
比如亚马逊。
创始人贝索斯有一个很颠覆性的观点,他认为商业的本质不是挣钱,而是价值化。亚马逊在Kindle上卖电子书,贝索斯压根不管什么利润啊销量啊,定了个足以让供货商吐血的价格,逼迫他们接受。
再比如华为。
任正非曾说:为什么我们成功了,别的公司不容易成功呢?上市公司要看财务报表,而我们为了理想而奋斗,看的是长期和客户。
所以说,短期主义,在意的是拼命压榨现有价值;而长期主义,在意的是未来更广阔的空间。
太注重表面上的东西,就容易忽视真正重要的“里子”。

03
我这几年对“长期主义”一个特别深的感受是:
多数人的辛苦忙碌,其实是消耗型。
每天勤勤恳恳地上班,埋头付出宝贵的时间和精力,忙到连多睡一会都是奢侈。等到职业生涯出现危机,才突然惊觉留给自己的选择已经所剩无几。
就像车子一样,时间越长越贬值,成了愈发不值钱的消耗品。
《精进》里有一段话:
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、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,也多的是需要长期投入、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。
只不过,对前一种人们常常趋之若鹜,对后一种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。
把一份工作做10年不叫长期主义,你付出劳动兑换成月薪,即换即拿。
假如这份工作对未来你离开这家公司没有帮助,那和搬砖真没啥不同。
如果你能明白这点,就不会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,不会去单纯为了工资花费时间,不会做看似轻松但对自己成长没帮助的事情。
愿意将资源朝未来倾斜。
同样是投资,我们要有房产思维,让自己成为价值随着时间增长而增长的资产。

04
那么,对普通人来说,什么才叫可行的长期主义?
第一,少做速成的事。
我有阵子减肥,网络上看了形形色色的方法,但收效渐微。回头反思了下,我搜索“减肥”最多打开的都是“这么吃10天瘦3斤”、“每天5分钟,快速拥有健康迷人的某某部位”、“椰子水轻断食秘笈,14天balabala”。
简单、快捷、特别打动人心。
但无一例外失败了,最后还是靠养成运动习惯和饮食习惯,慢慢地控制住了体重。
啊啊啊果然呐,能速成得到的,都不是啥值钱的东西。
速成心态让人难以接受漫长投入所需要的时间与代价。一看到状况不如预期,也不管是方法不对还是自己做得不对,马上火急火燎地换新方法。
结果往往非常打脸。
第二,做对未来有益的事。
我们喜欢做对当下有益的事情,希望马上挣大钱、马上升职加薪,当然,这不能说它错,只是倘若你想未来更有价值,就必须布好长期的线。
不断反思:它对未来是不是有帮助?是不是有累积效应?能不能让将来有想象力?
修炼好内功,等风来才有意义。
罗振宇说:“任何一个人,不管你的力量强弱,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,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,成为时间的朋友”。
别因为浮躁焦虑而急于求成,也别因为缺少机会而垂头丧气,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。
山高水长,请耐心耕耘,让时间开花结果。
—END—
临公子:职场上,混过一线互联网公司,现任500强企业高级产品经理;职场外,是职场/金融平台签约作者、是传媒公司合伙人、是海内外房产投资者。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@临公子
0 条评论